庭楸止五株,共生十步间。各有藤绕之,上各相钩联。
下叶各垂地,树颠各云连。朝日出其东,我常坐西偏。
夕日在其西,我常坐东边。当昼日在上,我在中央间。
仰视何青青,上不见纤穿。朝暮无日时,我且八九旋。
濯濯晨露香,明珠何联联。夜月来照之,蒨蒨自生烟。
我已自顽钝,重遭五楸牵。客来尚不见,肯到权门前。
权门众所趋,有客动百千。九牛亡一毛,未在多少间。
往既无可顾,不往自可怜。
庭楸。唐代。韩愈。 庭楸止五株,共生十步间。各有藤绕之,上各相钩联。下叶各垂地,树颠各云连。朝日出其东,我常坐西偏。夕日在其西,我常坐东边。当昼日在上,我在中央间。仰视何青青,上不见纤穿。朝暮无日时,我且八九旋。濯濯晨露香,明珠何联联。夜月来照之,蒨蒨自生烟。我已自顽钝,重遭五楸牵。客来尚不见,肯到权门前。权门众所趋,有客动百千。九牛亡一毛,未在多少间。往既无可顾,不往自可怜。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 ...
韩愈。 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
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二十。明代。方献夫。 先生身外固无求,帝问何尝间隐幽。洛下当年遗盛事,乘传犹得赞谋猷。
菩萨蛮 其五。清代。毛奇龄。 一株柳树千条叶。桃根巧向梅根接。花坞暗相通。新花隔几重。宝函春信杳。水漫红鱼小。半格轴头丝。环环无尽时。
游南路菩提寺次刁文叔韵。宋代。张九成。 高僧居物外,有户昼常扃。海阔知天大,泉甘识地灵。一帘春月静,数点列山青。便卜归欤计,移文休勒铭。
别诗二首 其二。南北朝。萧绎。 三月桃花含面脂,五月新油好煎泽。莫复临地不寄人,谩道江中无估客。
桃花鸂??图二首 其一。。李昌祺。 南湖二月雨晴天,两两相随锦翼鲜。记得曾于何处见,桃花浪里钓船边。